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具体而言,就是民事主体对下列客体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1.作品,2.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3.商标,4.地理标志,5.商业秘密,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7.植物新品种,8.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对智力劳动成果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受到国家法律的同等保护。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哪些
1.未经授权,在生产、经营、广告、宣传、表演和其他活动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2.伪造、擅自制造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
3.变相利用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4.未经授权,在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注册和网站、域名、地名、建筑物、构筑物、场所等名称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5.为侵权行为提供场所、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
6.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侵权行为。
知识产权的特点
1.专有性
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专有。权利人取得知识产权以后,除了权利人许可或法律另有规定外,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都不能拥有或使用该项权利,否则就会构成侵权,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地域性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授予的知识产权,在授予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受到保护,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则没有约束力。如商标权,在日本注册,只在日本国内发生法律效力。如果要想在美国获得保护,就要在美国申请或注册。
3.时间性
知识产权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期限届满,权利自行终止。
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后果
根据《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行为人侵犯知识产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商标法》的规定,侵犯商标权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销毁作案工具、材料等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市场监管部门认为存在侵权行为,应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对于违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处罚款;涉嫌刑事犯罪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3.刑事责任
(1)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罪立案追诉标准:
①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②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③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罪立案追诉标准:
①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②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③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侵权人因侵犯知识产权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后并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权利人起诉到法院,侵权人仍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