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公益诉讼 > 正文
公益诉讼

能动履职守公益 司法为民践初心——安定检察之第五检察部年度工作回顾

时间:2024-01-1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2023年,安定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公益保护问题,充分发挥惩治、监督、服务、保障职能,依法能动履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持续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履职尽责,强化公益保护

一是紧盯传统领域,实现办案全覆盖。全年办理公益诉讼案件86件,其中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案件42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5件,国有财产保护领域案件6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案件1件。二是积极稳妥拓展新领域案件。针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侵犯商标权案件,联合刑事检察部门办理2起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综合履职案件,全力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造更优消费环境和市场环境。三是以专项行动助推公共安全保护。针对乡镇卫生院、中小学等人员聚焦场所消防设施未配备、应急通道被堵塞等公共安全隐患,开展“助力消防安全隐患治理”专项行动,发出检察建议30份,督促消除安全隐患。

践行初心使命,精诚为民服务

一是紧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公益保护难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针对窨井盖破损、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问题,切实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当好公共利益守护人。全年办理民生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2件,发出检察建议30份。二是及时开展“回头看”,防止整改反弹回潮。通过“回头看”监督,对检察建议整改到位又反弹回潮案件,依法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2起,坚决“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三是把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状态,通过诉前磋商、检察建议、跟进监督等方式,充分调动行政机关主动履职和自我纠错主动性。全年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8件,制发检察建议67件,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积极整改65件,诉前整改率为97%,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办案效果。

围绕国家利益,强化责任担当

一是切实发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打击治理作用,全面保护受损的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年共办理盗伐林木、非法采砂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狩猎濒危、野生动物案件16件,依法追究侵权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民事赔偿责任,索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51万元。二是竭力保护国有财产,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全年办理国有财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6件,督促收缴环境保护税15.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60万元。三是紧盯开矿采砂,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办理生态修复案件3件,督促治理砂厂2家、修复采矿后未治理到位的矿山2处,为安定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检察力量。

凝聚多方共识,汇聚保护合力

一是建立协作机制。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2023年安定区检察院联合区水务局共同制定了《定西市安定区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汇聚了检察机关与水行政执法机关在水资源保护和流域治理领域的工作合力。二是加大检法沟通。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惩罚性赔偿”具体适用,主动与法院沟通联系,在法律适用、证据审查、政策把握等方面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标准。三是构建多元化参与格局助推溯源治理。2023年8月,区检察院专门向区人大报告公益诉讼工作,并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公益诉讼督促治理现场,工作成效得到了区人大的肯定和支持。全年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24次,公开听证24次,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公益线索10条,成案9件,督促治理河道30余公里,清理垃圾100余吨。

梦想凝聚力量,实干成就未来。2024年安定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将继续紧盯重点问题,优化办案结构,提升办案质效,拓展办案领域,以过硬的执法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业绩不断回馈党和人民的新期待。

关闭

智能悬浮区